找到相关内容60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声闻戒与菩萨戒的异同

    摄律仪戒,还有摄善法戒,摄众生戒。  三、从师受与不从师受声闻戒,一般是要从师受的。菩萨戒,有三种方式,即是从佛受、从师受、自誓受。  四、新得与熏发声闻戒是新得,原来没有戒体,经受戒后而有。菩萨戒是熏发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1752916.html
  • 戒的类别

    闻戒,指声闻乘所受持的戒律,如《四分律》、《十诵律》等。菩萨戒,指大乘佛教所受持的三聚净戒,即:断一切恶的摄律仪戒,积集一切善的摄善法戒,摄受一切众生的饶益有情戒。  止持戒和作持戒:护持所受的戒体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5654839.html
  • 略记广化律师的持戒行谊与弘戒精神(上)

    明显,所以能感得无作戒体的任运防护。下面举老人家自述的一则故事以说明之:  ;坦个事情是发生在民国六十三年闭关的时候,不小心摔断了腿,就要常常去看医生,从南投到台北荣总去。有一天,从南投出发的时候,又...怎么办,那颗假牙却自己掉下来了。这就是戒体在作用,平常看不出来,可是当您要犯戒的时候,它就会阻止,不让您犯,而发生了它的功用。有了那次经验以后,当然就会很注意戒体了。”  由于老人家亲身经验了戒体的功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765658.html
  • 吴越佛教第一卷

    三自性 张化蒙:瑜伽唯识学的心、意、识 理净:三论宗在中国的发展及思想概述 照贤:南山律之戒体 韩廷杰:隋朝的佛经翻译 张家成:叶适与佛教 ...

    吴越佛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873565.html
  • 归依三宝的仪式

      归依三宝的仪式   在三归正范中,共有八个项目:   一、敷座请师—由受归依者为师敷设法座,列供香花,灯烛整齐,再去礼请归依师升座。   二、开导—开示三归依的意义。   三、请圣—迎请十方三宝,证明受归,以及护法龙天,监坛护戒。   四、忏悔—忏悔往昔业障,以求身口意的三业清净之后,纳授无杂、无染的三归戒体。   五、受归—三归三结,并发三誓(断恶、修善、度众生)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786371.html
  • 对一众生生嗔恨,愿菩提心已失坏

    一个众生生嗔恨而舍弃,愿菩提心已经毁坏,因为已经不再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心了。所以,作为大乘修行人,发了菩提心就不能舍弃任何众生。如果与别人吵架、打架,未过夜前一定要忏悔以恢复戒体。   怎么算舍弃佛果...

    索达吉堪布讲

    菩提心|嗔心|嗔恨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07534292361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:无惭受施戒

    根本大戒者,失去戒体,即非出家人。 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。 檀越即施主,也知佛法尊贵,但自不能出家,唯有减衣缩食,供养出家人,希望出家修行者,早成圣果;然修行人以戒为本,所以檀越供养持戒者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2/13282197127.html
  • 传戒

    之间的因果关系。2、戒法四义,于受戒前必须知道何谓戒法、戒体、戒行、戒相四科名义。3、缘境发戒,应教导戒子于正受时,用心缘念法界情与无情、空有二谛等境,在此境上必须翻前恶心生起善心的作观运想纳戒过程。   三,要了解所谓的传戒是透过三师七证的“清净戒行与威摄力”将具有“防非止恶,能轨成出离之道”的戒法传到戒子心中去,成为戒体、愿心。   四,于正受时,羯磨师必须语音了了,字正腔圆;不可出现中、边言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4641563.html
  • 弘一之律学

    大乘,自古有“分通大乘”之说。它和《有部律》的“色法戒体论”相对,是以阿赖耶识所藏种子为戒体的“心法戒体论”,因此更适合当时中国佛学心性论的需要。李叔同自日本得古版南山三大律,深感南山律学的“心法戒体论...怀佩而法”(李叔同《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题记》)的心法戒体而已。他所倡言的“惜福、劳作、持戒、自尊”,就是依据上述四科提出的具体要求。 “悲智双修”也是以戒为师的具体表现。他说:“有悲无智,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5755048.html
  • 南山律振兴的前瞻

    的传统并未得到继承和发展。弘一律师到处颠沛,就是因为很少有不图名利的道场支持他。隆昌寺一度固步自封,传座有时不传法(与台宗释倓虚的作法恰好相反)。这里的“法”是指南山律心为戒体,遮开结合的内在精神。从...法子不能担任寺院住持与重要职事的惯例。前任住持茗山就未在该寺受戒。他与现任住持慈舟都为宝华山的复兴作了大量工作,故隆昌寺前景大有希望。二是传戒寺院不应仅仅以仪式上的传戒为满足,传授法身戒体,启发戒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52055753.html